何谓智能手机? "智能"本质是"人工智能"什么是智能手机「何谓智能手机? "智能"本质是"人工智能"」
早几年的时候,没有、没有iOS的时候,那时的我们都梦想着能够买一部、或者换一部的,原因很简单,因为Symbian平台可以装很多的软件,功能延展性远远超过当时的非智能。即便当时的多为直板造型,但依然受到追捧,非智能手机的生存之道无外乎就是大屏幕、翻盖滑盖造型、炫目的界面效果,而软件方面充其量也就是能更换主题,java应用确实逊色于sis/sisx的庞大。
何谓智能手机? "智能"本质是"人工智能"
其实笔者也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:为什么曾经威风八面的Symbian,时至今日却落得如此狼狈呢?诺基亚在中国有数量级惊人的用户基础,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,这其中固然有Symbian自身的问题,但更多的还是外界的客观因素,导致了移动智能平台的兴衰演变。
Android与iOS互相取长补短
Android阵营茁长成长
一直在聊智能手机,一直在说“智能”,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手机才称得上智能手机,要如何给“智能”下个定义呢?如果简简单单地按照能否安装第三方应用,扩展手机的功能来划分,那么即便是通常所理解的“非智能”手机,也可以算是“智能”范畴,只不过就是应用数量多少的区别。因此,解读“智能手机”的“智能”,我们要寻找新的视角。
虽然说的定义绝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应用的扩展,但功能上的延展性,也可以说是智能的最基本要素,也是成为一款优秀智能手机的基本前提条件。
一部手机能够扩展软件应用不值得炫耀,因为即便是非智能手机也能够安装java软件,功能扩展的关键不在于软件数量的多少,而是软件的使用是否足够人性化。拿最简单的闹钟来说,虽然如今它已经是任何一款手机,无论它属于哪个平台、智能或非智能,都会具备的基本功能。有了一部手机,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一个闹钟,而手机本身作为一部电子设备,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叫你起床,甚至反复叫你起床,这难道不是一种智能吗?
手机+底座=多媒体中心
再举一个例子——定位导航。这个功能可以说是完全和手机不挨边,但毕竟开车的人是少数,而不开车的人同样有导航需求,因此重任就落到了手机身上。对于一部手机来说,定位导航并不是它分内的事情,然而手机导航现在甚至强大到可以切换驾车、步行模式,定位服务甚至可以结合社交应用,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餐饮、娱乐、医疗、购物推荐,这不也是一种“智能”吗?
手机导航功能日益强大
手机还是手机,但手机并没有局限在小小的3-4吋屏幕中,的Webtop、HDMI高清视频输出、以及裸眼3D技术,手机刷卡消费都已经在手机上实现。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手机概念的宽泛化,也可以把它当做是手机的智能化应用。
摩托罗拉webtop
手机开始支持HDMI高清视频输出
手机开始加入裸眼3D显示技术
如果说功能上的“智能”更多地还是基于使用的角度,那么一些实际使用中的细微之处,则是体现“人工智能”的绝佳表现。
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手机,到底哪些地方可以称之为细节表现,我们还是得从平台、说起。早先的手机根本就没有横竖屏切换的概念,即便是称霸一时的Symbian也只是后期的大屏产品时,才加入了该项设置。如今大家在使用手机的时候,对横竖屏自动切换已经习以为常,平台支持桌面插件也让用户能够更便捷地开关屏幕自动切换。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一代,这款手机在2007年推出的时候,就已经加入了该功能,并且是用户无法关闭的横竖屏自动切换,典型的式标新立异极端作风。
Symbian 首款电容触屏手机——
横屏显示更适合浏览网页
其实说苹果标新立异、作风极端,并不是贬义,毕竟苹果的创新力是有目共睹的,历代产品就是鲜活的例子。当大家都在做信息推送的时候,苹果虽然起步晚,但通知中心的整合性还是令其产品独树一帜。所谓的通知中心,其实就是省去了用户启动程序,刷新信息,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,所有内容会统一推送到用户眼前,用户要做的就是头脑接收信息工作,这样的程序简化,也是手机智能化的特征。
Siri成为iOS 5杀手锏
很多人喜欢拍照,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手机拍照,这其中有分享到移动互联网的原因,更多的是大家可以在手机端对所拍的照片做即时处理,加入各种特效,在这一点上手机就是要比专业更智能,因为它多考虑了一步用户的使用需求。手机播放视频可以在退出时自动记忆播放进度,以便再次启动时断点续播;手机会在特定的时间点提醒用户好友生日,提醒用户完成预定的计划......同样的例证不胜枚举,如今还有哪个手机不支持桌面主题更换呢?
感谢,是诺基亚让我们感受到使用的乐趣,因为有不计其数的软件等着被安装到Symbian平台上。也许是诺基亚之于中国用户的感情太多根深蒂固,因此我们对于“智能”的认识也产生了偏差。但其实这也不能怪诺基亚,人家一直宣传的都是Series40与Symbian 平台,从未真正意义定义过“智能”。
主打年轻色彩
扭腰Symbian —— Xpress Music
“智能”早期的定义确实是能够扩展更多软件应用的系统,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能与Symbian相抗衡的对手,等到差异化明显的与iOS问世的时候,人们开始追逐新鲜的事物,而放弃了曾经认为是“智能”的Symbian。可能我们自己后知后觉,但这种转变实际上是对体验更加人性化系统的倾斜,而非平台本身所能达到的应用扩展能力。
Android与iOS相互融合
感谢和,苹果的创新力加上三星的本地化能力,使得Android变得日趋完善。其实我们可以发现,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买,我们抛开等干扰因素只聊应用。iOS和Android都有独到的一面,不过在iOS 5与Android 4.0上,我们看到了两者的互相借鉴,这其实说明了不同平台用户的使用习惯,实际上是有重叠的。这种借鉴无关好与不好,而是双方都在为用户的使用习惯而作改变,改变也不是为了装更多的软件,而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。
Android版本从1.5(左)到4.0(右)的演变
上海版权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,E-mail:xinmeigg88@163.com